中国医学科学院肿瘤医院
福州左海医院(福州左海医院是私人医院吗?)
北京医院办理住院:18311458123
晋安区地处福州市中心城区东北部,
扼守福州盆地东、北两大门户,
自古以来就是“入闽通道”
和福州“通京要塞”,
是闽越文明的发祥地之一。
一张图一窥晋安全貌
晋安辖区历史悠久、人文荟萃、
物华天宝、风景秀美。
远古——周
《山海经》云:“闽在海中”。远古时期,晋安区境内平原地域多浸于海中,北峰为森林覆盖,属蛮荒之地。早在新石器时期,新店地区便有先民繁衍生息,遗留至今有浮村遗址、盘石山遗址、罗汉山遗址。
浮村遗址
浮村遗址位于晋安区新站镇浮仓山东部,1955年福州市第七中学基建时发现,1957年由福建省文物管理委员会组织发掘。遗存散见面约500平方米,发掘面积90平方米,堆积层3.7米。出土文物主要有石器、陶器、建筑遗存物三大类,其中石器、陶器4435件,板瓦、筒瓦一万多件。
据考证,浮村遗址的石器、陶器与闽侯昙石山新石器文化遗址上层的遗存物相似,系同一时期的文化遗物;板瓦、筒瓦与崇安汉城出土的汉代建筑遗存相似,为汉代遗物。
展开全文
罗汉山遗址
罗汉山遗址位于晋安区新店镇盘石村罗汉山,遗址分布于整座罗汉山。2006年,福州市考古队配合机场高速二期道路沿线调查时,在地表采集到大量的商周时期的印纹硬陶片和少量的磨制石器,主要有石锛及陶纺轮等生产工具。
随后对该遗址所在山体的东坡进行考古发掘,出土了大量商周时期的陶片。2008年福州市考古队进一步考古挖掘时,又意外地发现了一处重要的宋代墓葬群,其型制为福州地区首次发现。
盘石山遗址
盘石山遗址位于晋安区新店镇盘石山西南坡,遗址的西、南两侧紧靠盘石村,其北边有盘石溪,表面范围一万多平方米,1988年1月由福州市文物管理委员会和福州市郊区文物管理委员会联合组成的文物普查组发现,采集到的容器陶片178件。
陶片可分为夹砂灰陶、泥质灰陶、夹砂红陶、泥质红陶、泥质灰黑陶、印纹硬陶,其中印文硬陶占多数,部分硬陶的表面还施一层薄釉。据专家鉴定,这些陶片多为商周时期的遗物,少量为新石器时代和战国秦汉时期的遗物。
秦——南北朝
战国后期,楚灭越。越王勾践后裔无诸率众南遁入闽,自称“闽越王”。秦朝统一天下后,被降为君长,以其辖地设置闽中郡。秦末,无诸率闽中士卒举师北上,协同诸侯灭秦。楚汉分争天下,无诸出兵辅佐汉王刘邦打败项羽。汉高祖五年(公元前202年),复立为闽越王,封管闽中故地,建都于冶城。闽越国在农耕、建筑、制陶、冶铸等方面的发展和进步显著,开创了地方文化的灿烂篇章。
新店古城遗址
古城遗址位于新店镇古城村。城址呈长方形,南向偏东10度。城宽310米,长约1030米。省、市文物部门曾三次组织考古发掘,发现了东、西、北三面夯土筑的古城墙、冶铁炉、大型建筑板瓦、柱础坑等众多战国和汉初的遗物。
有考古专家认为,古城由闽越王无诸所建,与闽越国的冶城有关,内城建于战国晚期,外城扩建于汉初。2001年1月,被确认为目前福建省最早建筑的古代城市遗址,提升为福建省省级文物保护单位。
内城出土的绳纹陶瓮
新店益凤山汉墓
益凤山汉墓位于新店益凤村牲石山山顶。墓底部直径20米以上,西向,为长方形穴土坑墓。出土有鼓腹罐、瓮、盒、体、熏炉等20多件陶器,多为闽越国时期遗物。
新店益凤山汉墓出土文物
鳝溪白马王祖庙
鳝溪白马王祖庙,原名善溪冲济广应灵显孚佑王庙,位于鼓山下鳝溪之畔。相传西汉时有一巨鳝长三丈,在溪中危害人畜。闽越王郢第三子“白马三郎”,有勇力,射中之,鳝缠以尾,三郎人马与鳝俱死。白马三郎死后,乡人立庙祀之。
白马王祖庙几经修缮,是福建省历史最悠久的祭祀地方神的庙宇之一。白马王信仰历史悠久,信众遍及福建、台湾等地。
福州鳝溪白马王庙
汉元鼎六年(公元前111年),东越王余善自称东越武帝,与汉王朝分庭抗礼。汉元封元年(公元前110年),汉武帝遣兵四路南下,平定闽越国,迁闽越人于江淮间,遂虚其地,结束了闽越国的历史。
两晋年间,中原战乱,大批士族南迁入闽,以“林、黄、陈、郑、詹、邱、何、胡”八姓为多,史称“衣冠南渡,八姓入闽”。这是中原地区人民第一次较大规模地南迁入闽,带来了先进的农业、手工业等技术,促进了闽地的经济社会发展。
升山灵岩寺
升山灵岩寺,位于新店镇桃枝岭的升山飞来峰上。宋《三山志》载:“升山灵岩寺,州北怀贤里,陈天嘉三年(562)置”,“以其西岩石间,时闻钟磬之音,故曰:灵岩。”有“未有涌泉,先有灵岩”之说。
寺后有清代林则徐的摩岩石刻,为福州市唯一发现的林则徐石刻,文曰:“道光庚戌夏,邑人林则徐、郭柏苍同蜀李惺游升山寺。”解放战争时,寺内源德和尚参加地下党活动,被叛徒出卖,壮烈牺牲,升山灵岩寺成为革命史迹。
升山灵岩寺
隋唐——五代
唐末政治动荡,农民纷纷起义。河南光州固始人王潮、王审邽、王审知三兄弟率领农民起义军入闽,统一福建,鼎建闽国。公元907年,梁太祖封王审知为闽王。王审知主闽期间,广施德政,保境安民,鼓励教学,培养人才,经济文化得到长足发展。王审知还崇尚佛教,大兴寺庙,福州出现“城里三山千簇寺,路上行人半是僧”的景象,晋安区内的涌泉寺即应时而建。王审知去世后被谥封为忠懿王,归葬于凤池山,唐长兴三年(932年)迁葬于晋安区新店镇莲花峰下斗顶山。
王审知像
闽王墓
闽王墓,又称“宣陵”,位于新店镇莲花峰下斗顶村斗顶山南麓。墓砖石结构,坐北朝南,平顶,前方后弧,呈钟形。墓丘分东西两座,形制相同,内葬有唐五代闽王王审知和夫人任内明。
出土有侈口白瓷瓶、青瓷唾壶、青瓷莲花纹杯、白瓷匣钵、玻璃碎片以及王审知墓志一合、任内明墓志一方。出土的碑铭,端庄清丽,反映了当时闽人极高的书法艺术。1961年,被公布为省级文物保护单位。
王审知墓
王氏宗亲遍布各地,闽王王审知及夫人金身曾多次巡游台湾,由晋安区主办的闽王文化节也成为海峡两岸重要的民俗文化交流活动。
两岸共祭闽王大典
刘华墓
刘华墓,位于新店镇莲花峰南坡斗顶山塔仔兜,1965年由当地农民发现,省、市考古工作者联合清理。刘华(896-930)是五代南平(今广东)王刘隐之女,王审知之子王延钧之妻,死后厚葬于莲花峰下。
墓室用花岗石砌长方形拱顶,分前后室,均用毛条石封门。前室安放女官、侍女俑、石雕施食台、大型孔雀蓝釉瓶等。后室有棺床,周围排放陶俑,墓志立于室后。共计出土陶俑38尊,大型孔雀蓝釉瓶3只,是福建迄今发现的规模最大的随葬陶俑群,为研究五代闽国政治、宫廷生活、服饰、工艺水平,提供了珍贵的实物资料。
刘华墓陶俑
据专家考证孔雀蓝釉瓶为古波斯器物,是福建作为海上丝绸之路源头的依据。
孔雀蓝釉瓶
鼓山涌泉寺
鼓山涌泉寺,为鼓山国家4A级景区内的主体建筑。唐建中四年(783)始建华严台。五代后梁开平二年(908),闽王王审知扩建此寺,并请神晏任住持。乾化五年(915)改称鼓山白云峰涌泉院。明改称涌泉寺。
主要建筑有天王殿、钟楼、鼓楼、大雄宝殿、法堂、藏经阁、䅛积厨、圣箭堂、放生池、回龙阁等。为全国重点寺观之一,福州五大禅林之一。
鼓山涌泉寺
九峰镇国寺
九峰镇国寺位于寿山乡九峰村内九座山峰之前,福州“外三山”之一的九峰山主峰南麓。坐北朝南,背依高崖,面临深润,阴翳环抱。唐大中二年(861)僧慈惠创建,赐号“九峰镇国禅院”,柳公权书匾。寺宇由大雄宝殿、观音阁、伽蓝殿、禅堂等组成。
寺中留有一块长0.94米、宽0.82米的碑刻:“皇宋癸卯宣和五年(1123)上元,起手凿山理地……”寺曾由清魏杰重修,有钓月桥、万松关、银杏林、华表峰、龟蛇岭等诸胜。
九峰寺
瑞峰林阳寺
瑞峰林阳寺,又名林阳院,在寿山乡石牌村东侧瑞峰山南麓。寺建于五代后唐长兴二年(931)。民国元年,住持古月和尚按鼓山涌泉寺形制重建。寺坐北朝南,殿宇巍峨,气势雄伟,面积达11000多平方米。
由天王殿、大殿、法堂、钟楼、鼓楼、祖师殿、伽蓝殿、报恩堂、西归堂、地藏殿、念佛堂、斋堂、香积厨、方丈室、古月塔院、大悲楼等20多座殿堂组成。为全国重点寺观之一,福州五大禅林之一。
林阳寺
金鸡山地藏寺
金鸡山地藏寺,位于晋安河畔金鸡山西麓,是福建省著名的尼众丛林,汉族地区全国重点寺观之一。相传始建于五代梁大通元年,原名“法林尼寺”,闽中尼寺自此始。
寺占地面积5900多平方米。主要建筑有天王殿、大雄宝殿、玉佛殿、藏经楼、地藏殿、达摩祖师殿、伽蓝殿、祖堂、西归堂、大寮、斋堂、讲堂、客堂、永怀亭等。
地藏寺
东岳庙
东岳庙,位于福州市岳峰镇岳峰村,是福州地区历史最久、规模最大、影响最广的宫观之一。建于后唐长兴年间(930-933年),保大五年(947年)开始兴盛,北宋时,扩大庙制。明代洪武二十四年(1391年),东岳庙列为福州大寺庙之一。
明清两代,多次重修扩建,成为古代福州最大的道教建筑群,占地百亩,建房百间,有东华宫、九华宫、内寝宫、天后宫、三宝殿、三清殿等108殿。“文革”期间,主殿被拆除,如今殿宇占地不足3亩。
凤洋将军庙
位于福州市鼓山镇远洋村,全称“远洋琉球金将军庙”。金将军,姓金名伯通,琉球国唐营人,善拳击,选任琉球国世子尚元的家将。世子继位后,遣使向嘉靖皇帝朝贡,金伯通以将军头衔负责护航。嘉靖四十一年金将军又一次以护航使节至闽江口,遇暴风雨,不幸落水身亡,遗体漂流至远洋村江滨,乡人观其随身腰牌,始知为琉球国金姓将军,于是上表朝廷,朝廷封金伯通为“安东候”。于清乾隆五十四年(1789)建庙奉祀,称“金将军庙”,于清光绪元年(1875)重建。
将军庙内有五楹大殿,殿内中庭空旷无柱,有戏台、大厅、神龛等,左右分别有醮楼和3层的钟鼓楼。1992年12月,金将军庙被公布为区级文物保护单位,2005年5月又被公布为福建省文物保护单位。
宋——民国
王审知去世后,福建又进入一个政治上动荡不安的时期,形成闽土三分的局面。公元978年,宋朝统一福建。随着全国政治、经济、文化中心南移,作为八闽首府,福州经济鼎盛,文化活动异常活跃。晋安境内人才辈出,多处有名家讲学、题刻,纺织、制陶、雕刻等工艺日益精湛,大量庙宇亭台、交通驿道陆续建成。
历史名人
许将(1037—1111年)
许将,字冲元,闽县东山乡(今福州晋安区鼓山镇横屿村)人,生于北宋景祐四年(1037年),嘉祐八年(1063年)中癸卯科状元,年仅26岁,是历史上福州地区第一个状元。其人文武双全,廉洁奉公,深受宋神宗和宋哲宗的器重,曾担任明州通判、兵部侍郎、尚书右丞、尚书左丞等职。在东山留有“龙首涧惟有读书堂”石刻遗迹。
朱熹(1130—1200年)
朱熹,字元晦,号晦庵、晦翁等,祖籍江西,生于尤溪。南宋理学大师,闽学创始人。在北峰前洋贤场、宦溪桂湖、鼓山竹屿、王庄紫阳等处讲过学,留有讲书坪、华峰寺匾等遗迹。鼓山绝顶峰有“天风海涛”石刻,石门、灵源洞、水云亭处均留有石刻。
黄榦(1152—1221年)
黄榦,字直卿,号勉斋,南宋闽县(今福州晋安区岳峰镇浦下社区)人。少时拜朱熹为师,后为朱熹女婿,继承朱熹衣钵,弘扬闽学,曾在北峰长箕岭高峰精舍(现寿山乡高峰书院)讲学,死后葬于寿山乡江南竹村长箕岭苞牺谷。
邓原岳(1555—1604年)
邓原岳,字汝高,闽县竹屿乡(今福州晋安区岳峰镇竹屿村)人。万历二十年(1592年)进士,诗文清丽,与谢肇淛、曹学佺等七人并称“福州竹林七贤”。
魏杰(1796—1875年)
魏杰,字从岩,号拙夫、鹤山樵者,福州东郊菜园口人。中年从事盐商,经营有方,遂成东门巨富,有“塔头魏半街”之称。曾捐资兴修金鸡山地藏寺、鼓山涌泉寺、北峰九峰寺等,并开拓鼓山白云洞、桃源洞等十八洞景,留有《九峰志》、《逸园诗钞》、《鼓山呤草》等著作,为福州历史文化名人。魏杰故居原在东门塔头街,2002年迁建于晋安区金鸡山。
林旭(1875—1898年)
林旭,字暾谷,号晚翠,新店涧田村人。光绪举人,参与康有为“公车上书”,授四品御,任军机处章京。1898年7月,被杀害于北京菜市口,史称“戊戊六君子”。
主要历史遗存
鼓山摩崖石刻
晋安区内摩崖石刻遍布,其中最为著名的是鼓山摩崖石刻。鼓山摩崖石刻是鼓山名胜之一,为国家级文物保护单位。自宋以来,名人笔迹荟萃于此,共有石刻565段,其中宋刻89段,元刻11段,明刻31段,清刻173段,民国刻104段,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刻4段,另有疑刻153段。主要分布在灵源洞、石门、达摩十八景、绝顶峰、白云洞等处。灵源洞是全山摩崖石刻最集中处,有宋以来的真、行、草、隶、篆书体的题刻100多段,被誉为"东南碑林"。
黄升墓
黄升墓,位于新店镇浮仓山福州市第七中学内,1975年被发现。系宋皇室赵与骏与妻子黄升、李氏三人合葬墓,墓内赵李二人葬具朽烂,只有黄升墓穴保存完好。黄升为宋状元黄朴之女。墓中共出土各种器物436件,其中精美服饰及丝织品达354件之多,面料囊括绫、罗、绸、缎、纱、绢、绮等古代高级织物,款式有袍、衣、背心、裤、裙、抹胸、围兜、围件等二十多种,还有香囊、荷包、卫生带、裹脚带等小物件,堪为宋代丝绸博物馆。
黄升墓出土的深烟色牡丹花罗背心
象峰崇福寺
象峰崇福寺始建于宋太平兴国二年(977年),为曹洞宗法脉,地处福建省福州新店镇鹅峰村象峰南麓,是福州五大丛林之一,也是日本长崎崇福寺的祖庭。占地面积20多万平方米。寺貎宏伟,佛像庄严。明崇祯五年(1632)新建大殿中雕造三米高阿弥陀佛像,为世之罕见。清光绪时,古月和尚兼寺务,一切规制仿效鼓山涌泉寺,宗风大振。1983年,创办福建佛学院,号称“江南第一尼众丛林”。
崇福寺
千佛陶塔
建于北宋元丰五年(1082年),用陶土分层烧造,然后拼合累叠而成的。此类以陶烧造的宝塔,在国内十分罕见。该对陶塔,高6.83米,东边的称“庄严劫千佛宝塔”,西边的称“贤劫千佛宝塔”。原位于城门龙瑞寺,1972年迁置于鼓山涌泉寺门前两侧。2001年公布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千佛陶塔
宦溪窑址
宦溪窑址散布在北峰宦溪乡亥由村和板桥村,南北长约1.7公里,相传有36窑。《侯官乡土志》记载:"硋石由,有碗窑古迹,居民约百余户,分何、邓、池等姓。"1956年,修建简易公路时曾发现窑址,证实志书中有关碗窑的记载。
历年来,出土的遗物主要有匣钵、垫饼、垫柱、支圈等窑具和各种日用器皿。采集到的标本有碗、壶、钵、罐、瓶、碟、炉、盒、盖和灯盏、托杯、注子,而以碗居多。釉色以青釉为主,辅以黄釉,有部分白釉,还有少量的黑釉。装饰技法有刻花、印花和划花。纹饰有荷花、菊花、弦纹、划纹、莲花瓣等。经鉴定,主要为宋代遗物,部分为元代器物。1983年公布为市级文物保护单位。
宦溪窑器物
古道路
鼓山石磴路
鼓山石磴路在鼓山西坡,即从山麓东际桥至山上涌泉寺前。石磴路用花岗岩石砌造,面宽2.8米左右,长约3.5公里,2255级石阶。每隔半公里左右设有一亭,共有7亭:闽山第一亭、仰止亭、观瀑亭、七佛亭、半山亭、茶亭、更衣亭。路旁有宋至民国摩崖石刻156段。2002年1月12日,时任福建省省长习近平亲自视察了石磴道的亮灯工程,说:“要做到民有所呼,我有所应。”
鼓山石磴路
福州古驿道
古代福州的对外交通,除了闽江水路外,还有陆路交通。陆路,主要靠三条驿道:南驿道、北驿道、西驿道。其中北驿道、西驿道均经过晋安区。
北驿道保存较好的有两段:一段是崇福寺右后侧(华侨农场)至宦溪村的石磴路,俗称“状元路”;一段从宦溪村至连江汤岭,驿道上存三座宋代石桥和降虎寨。为北宋嘉祐三年(1058)侯官知县樊纪募治,又称大北岭古驿道。
西驿道保存较好的路段从福州国家森林公园正心寺右侧起,经阿弥陀佛岩至岭头的石磴路,俗称“千三三”石磴路。另一段从岭头村飞云峡景区聚齐亭起,经菜岭,转红寮,又延至上寮青石溪,后通往古田。青石溪上的石拱桥修于宋高宗癸亥(1143)年。又称小北岭古驿道。
古驿道
古寨址
宦溪镇降虎寨
降虎寨又名云漈关,在北峰宦溪镇降虎岭上,传说当地独觉庵僧人为虎治伤而得名。明王应山的《闽都记》载:“降虎岭有寨置戍。”传说明戚继光曾率兵灭了盘踞寨中的倭寇。现在用方石砌成,拱形的寨门犹存,由怀安知县樊纪募修的宋代古驿道穿门而过。1934年8月,寻淮洲、乐少华、粟裕等率领的红军北上抗日先遣队曾在此与国民党军队激战。
降虎寨
鼓岭牛头寨
牛头寨,又称鼓岭寨,位于宦溪镇过仑村大坪顶牛头崖边。鼓岭山势险要,为连江入福州城门户。明时戚继光筑寨防倭。抗战中,李世甲将军曾率领海军陆战队在此抗击日军。
牛头寨
民间工艺
寿山石雕
寿山石雕,与脱胎漆器、软木画合称"榕城三绝"。寿山石雕是传统的民间雕刻艺术,以产于北峰的寿山石为材料,依石造型、雕刻,其技法丰富多样,精湛圆熟,主要流传在晋安区鼓山、岳峰镇、象园、王庄街道和寿山乡。有“石出寿山、艺在鼓山”之说。宋代以后,寿山石雕发展迅速,至明清进入鼎盛时期。2006年,被列入全国第一批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福州市成为“寿山石都”,晋安区被授予中国民间文化(寿山石雕)艺术之乡。
象园木雕
象园木雕始于明末清初的建筑装饰和佛像,经过长期的艺术实践形成一套独特完备的雕刻技法。中国木雕界有“中国木雕看福建,福建木雕看福州,福州木雕看象园”之说。晋安区象园街道为福州木雕的发源地,历史悠久,名师辈出,清至现代有柯传灿、柯传仲、柯世赐、俞连科、柯世仁、柯庆元、阮宝光、林学善等。其技法多样,有圆雕、浮雕、透雕等,更有保留树根自然形态和纹路的根雕。其工艺流派有象园(俗称柯派)、大坂(俗称陈派)和雁塔(俗称漆器派)派。象园木雕为福建省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项目之一。
软木画
闽都古韵—吴芝生作品
软木画,于民国初年发源于晋安区,其主要发明者陈春润和吴启祺为新店镇西园村人。软木画用欧洲进口栓树皮作原料,结合中国木雕传统技艺发展而成。有圆雕、镂雕、浮雕、微雕等技艺,融合采用了中国画章法和西画透视原理,用特别零部件组合成平面或立体的工艺品,曾畅销海内外。2008年6月,被国务院列入国家级第二批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中。
鼓岭故事
鼓岭故事
鼓岭风光
鼓岭,海拔800多米,位于鼓山之巅,仿佛宝塔之尖顶,极目千里,可见城内房屋栉比,碧海云天,夏日最高气温不超过30℃,与江西庐山牯岭、浙江莫干山、河南鸡公山齐名,西方人称中国四大避暑胜地之一。1886年,外国牧师任尼独具慧眼,在鼓岭修了第一座别墅,美、法、俄、德、日等20多国家在福州人员纷纷效法。1935年时,这里拥有200多幢风格各异的避暑别墅,还有教堂、医院、网球场、游泳池、万国公益社等公共建筑。
在人们记忆中,漂亮的别墅曾发生过一个个动人故事。尤其是来自美国的加德纳先生,从10个月至10岁时,每年都要随父母上山,鼓岭的山水留给他极深刻的印象,临死之前仍呼唤着“鼓岭”!1992年,时任福州市委书记习近平,了解了这件事,邀请加德纳先生遗霜前来鼓岭圆梦。2012年2月,时任国家副主席的习近平在美国华盛顿访问时讲述了这一段中美友好交往的佳话,让鼓岭美名远扬。
鼓岭宜夏别墅
2013年,鼓岭成立市级管理机构,修复了外国人别墅、游泳池、古街、邮政局、万国公益社、柳杉园、木栈道等极具中西文化特色的旅游景点,将美丽的鼓岭打造成为福州市的新名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