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安市第四人民医院(西安市第四人民医院大差市院区)
北京医院办理住院:18311458123
展开全文
“那些温暖过我的医患故事”开始征集
“这就是我们的正常工作,没啥。”
“其实一天下来挺累的,但一到医院就跟打了鸡血一样。”
“这种有爱心的家庭遇到困难时,我们理应伸出援助之手。”
……
像本期报道中的这些温暖的医患故事其实每一天都在不同医院的各个角落发生着。这些医护人员将患者的性命置于首位,用自己的方式关爱着每一位患者。
今天报道的这些,只是我们记录的几个片段。还有更多不为人知的感人故事,等待着大家来聊聊。
即日起,您可以通过华商报将曾经感动过您的或您了解到的感人就医小故事告知我们,我们相信这种温暖能够影响到更多人。
讲述渠道
1.热线电话:029-62502724
2. 扫描二维码,关注官微“华商云健康”,输入“就医故事+姓名+联系方式”。
患者硬给的红包
转存成了患者住院费
温暖人物:西安市中医医院医生 商军科
入冬后的第一场雪,让气温骤降倍感寒冷。但在西安市中医医院发生的事情就像阳光一样,温暖人心。
张阿姨(化名)今年72岁,患糖尿病已经8年,是西安市中医医院内分泌科商军科医生的老病号。11月12日,张阿姨突然感到胸闷气短喘上气,腿还出现水肿症状,就让家人带她去商医生那儿看病。“张阿姨这次病得很重,是家里人扶着进医院的,虽然当时科室已经没有床位了,但考虑病人病情较重,我立即跟护士长联系,给她安排了加床。”
“商大夫,你能不能帮我看下检查结果?”11月16日,为表达对商医生的感激之情,张阿姨特地守候在住院部门口,将500元红包塞进检查单中递到商医生手里,为了不让张阿姨产生过多疑虑,影响疗效,商医生暂时收下了“红包”。因为王蓉护士长对每一位患者呵护备至,关心患者的生活起居和护理问题,张阿姨为了表达感激,在护士长查房时又将100元钱塞进了护士长口袋里。推辞再三,张阿姨一再坚持,护士长也只能暂收下了“红包”。
有没有一种不伤情面,又可以将红包退还到患者手中的方式?商医生和护士长不约而同地将收下的红包交到了医院住院处,充当了张阿姨的住院费。在张阿姨出院当天,裴瑞霞主任、王蓉护士长、商军科医生一起把预交款收据递到张阿姨手上时,阿姨激动得落了泪。“非常感谢商大夫和王护士长以及内分泌科的每一位医护工作者,是你们高超的医术、悉心的照顾才让我得以康复。万万没想到,你们又将感谢费转存成我的住院费,我非常感动。”
记者找到商医生时,他说,“这是我们应该做的,是一件小事儿。治病救人是医生的天职,拒收红包是恪守医德的表现,我只是做了一名医生应该做的事情。” 华商报记者 王蓓
为保产妇安全
她手术中肋骨骨折
温暖人物:西安市第四医院医生 杨爱君
“我听到过的这世间最动听的音乐就是婴儿的第一声啼哭。”西安市第四医院产六病区主任杨爱君如是说。然而,今年夏天,她却在为产妇进行产钳助产手术时导致肋骨骨折。
今年6月19日,杨爱君像往常一样值夜班,清晨7点多,产妇张女士宫口全开,胎心减速,宫缩过后导致胎心不能恢复。“助产士一直在产妇旁边为她鼓劲儿,但产妇就是使不上劲儿来,胎儿又比较大,拖下去肯定会出问题,我赶紧弯腰用产钳去牵引,但明显感到产钳牵拉很困难,为了能使上劲儿,我用胸部抵着产床边进行了手术。”手术很成功,产妇状况良好,孩子也平安降生了。“直起腰的那一刻,肋骨区疼得直冒冷汗。”杨爱君想着可能是刚刚胸部抵着床边做手术时间有点长,就没当回事儿。第二天,仍然感到右肋骨区疼痛,右手也使不上劲儿,她以为是拉伤,就坚持工作了一个多月。
7月31日,在为一名产妇做完产钳助产术后,杨爱君就感到背部胀痛不适。“直到第二天,我在查看病区30床产妇伤口时,弯腰那一瞬间突然感觉背部胸椎前方撕裂般疼痛,疼得我都站不稳了。”科室同事赶紧扶她到床上休息,后来杨爱君被检查出椎间盘从胸5椎以下到腰椎都有不同程度膨出或突出,右侧第七前肋骨陈旧性骨折,她不得不入院骨科接受治疗。
在骨科医生询问了病史后,杨爱君才知道,原来上次做产钳牵引手术,因为胸部抵靠产床导致肋骨骨折。入院治疗一个月后,还处在恢复期的她再次回到工作岗位,“9月1日前分娩量增多,科室忙不过来,我就带着胸托来上班了。”杨爱君说,“虽然每天回到家都很累,但在医院就跟打了鸡血一样。” 华商报记者 孟洁
坚持献血十八年
可给五个成年人换全身血
温暖人物:西安市胸科医院医生 张增贤
都说做好事难,能长久坚持做好事更难!有这样一个普普通通的医务工作者,他坚持献血十八年,累计献血总量两万四千毫升,相当于给五个成年人换了全身血。
眼前大大小小的红本本,都是张增贤家的宝贝。累计献血8000毫升,可获得“全国无偿献血奉献奖金奖”,这样的荣誉张增贤获得了三次;每个“无偿献血证”上,最多可以登记三次献血记录,张增贤收藏了31个。
张增贤是西安市胸科医院检验科的一名普通医生,每天进行的都是采血、化验工作,他在这个岗位工作了近30年。
1998年,我国《献血法》颁布,开始施行无偿献血。从那一年开始,张增贤完成了人生中第一次献血。渐渐地,张增贤家中的献血证越来越多,从1998年开始,坚持每个月至少献血一次,十八年过去了,张增贤无偿献全血和血小板的总量达到24000毫升。而一个成年人全身的血液总量约在4500-5000毫升,他献的血够给五个成年人换全身血了。
最先开始反对的是他的爱人。“担心献血过多会对身体有影响。可事实证明她的担心是多余的,你看我现在身体没一点问题。”说着张增贤拍拍自己的胸脯。
因为工作原因,张增贤了解到:“献全血一年只能献两次,而献血小板原则上半个月可以献1个治疗量(约400毫升),献血对人的身体是无害的,反而可以帮助身体血液循环,及时清理垃圾,年纪大人的献血还能防止血液粘稠。”
被问及为什么会有这样的坚持,张增贤有些哽咽,“在我很小的时候,家里发生过一场火灾,大火将一切化为乌有,是乡亲们伸出援手帮我渡过难关,虽然过去很久但这份恩情一直记在心间不曾忘记。献血这种方式也算是回馈社会,帮助更多的人。”现在,在张增贤的影响下,身边包括科室的很多人都参与了献血,有两个还获得了献血银奖章。 华商报记者 王蓓